大連錢幣回收時中國古代錢幣中有許多稀有的版式,以下是不同時期的具體介紹:
先秦時期
三孔布:是先秦貨幣中珍貴的品種之一,首部和兩足部各有一小孔,面文有二十余種,目前發現數量很少,每一枚都價值不菲。
共屯赤金:戰國中晚期魏國所鑄的圜錢,圓邊圓孔,背面平素,“共”字字體古樸。存世罕見,發現總數僅在七、八枚左右。
齊六字刀:又稱“齊造邦長法化”,是戰國時期齊國的刀幣,被認為是田氏列為諸侯時的開國紀念幣,鑄造精美,文字遒勁有力,存世數量稀少。
秦漢時期
秦半兩權錢:是秦代鑄造的用于稱重的特殊錢幣,造型面小底大如臺狀,鑄體厚重,大大超過常規的行用錢,迄今為止屬于很珍稀的種類。
傳形五銖:是西漢末年到東漢初年鑄造的五銖錢,其文字左右倒置,與正常的五銖錢相反,是由于鑄造時范模倒置所致,存世數量較少。
新莽時期
壯泉四十:新莽“六泉”之一,流通時間不長,鑄造量不大,存世很罕見,為中國古代錢幣之大珍,中國古錢“五十名珍”之一。
大布黃千連體布幣:新莽時期鑄造的布幣,因鑄造時范錯位,導致兩枚布幣連體,整體形制特別,非常稀少。
唐宋時期
咸通玄寶:唐咸通十一年桂陽監錢官王彤所鑄,尋即廢止,存世很少,是唐代錢幣中的珍品。
元祐通寶折三鐵母:北宋哲宗趙煦元祐年間所鑄,折三型的鐵母很罕見,錢文有篆、行二體,成對品,書法精美。
遼金西夏時期
天顯通寶:遼太宗天顯年間鑄,目前僅發現1枚孤品,已流入日本,是遼代錢幣中的大珍。
皇統元寶:金朝皇統年間發行,材質為青銅,存世量較少,有篆書、楷書等不同書體,制作精美。
元明清時期
大朝通寶:蒙古汗國在改稱元以前稱大朝時鑄,有銀質、銅質兩種,均為小平錢,存世很少,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收藏價值。
永樂通寶背三錢:明朝永樂年間鑄造的一種變體錢幣,在普通的永樂通寶基礎上,背面鑄有“三錢”字樣,存世稀少,是永樂通寶中的珍品。
18018923222
郵箱:305719860@qq.com
地址:遼寧省大連市中山區天津街